一日一书一卡片?一书评!

看似不难?

你🫵🏻试试?

其实少有人,能够做得到!

打卡PK之约

2021年9月被阳志平老师召唤到北京,参与一把行为分析教研,体验了开智的日常工作风格。开会聊天的时候,阳老师直言不讳,希望我能够快速提升写作文笔,以及……

🤔如何快速提升写作能力呢?毫无疑问,我需要通过大量的文章写作训练,刻意训练。

阳老师的提议,是和他比赛一下,每天写140字的书评,发到他的知识星球,看看谁能够坚持得比较久一点。

随后,很多人都看到了,在「安人书院」的知识星球里面,发起了一轮又一轮7天、21天、42天的阅读打卡马拉松活动。要求「必须是书评」,只是很多人……有些是课程笔记卡,有些是随意的感悟,有些是随手一句完成打卡。

我呢?自顾自「一日一书一卡片」,顺便完成了3次7天,2次21天,和2次42天的打卡。是顺便,因为中间没停下来过~

阅读是一场人生马拉松

9月25日写了第一篇书评,现在回看,其实惨不忍睹。当时也没有养成每日书评的习惯,直到半个月后的10月11日,才开始一日刷一书,协议书评。慢慢地,书越刷越快、书评也越写越长。

期间,为了冲刺《健康××》书稿,也阶段性地休整了三个月……

没想到,休整之后,反而是笔力大增,写得更游刃有余了。

阳志平 2022/01/13 15:46

输出越是极致的人,输出越是没那么稳定。一定要成为能够稳定输出的人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特别极致的输出,特别极致的输出往往也诞生于稳定的输出。

到2022年9月24日,一年之后再看,刚好写了222篇书评,至少15万字,一本书的体量。

写得多了,总有灵感乍现,常有妙笔之作。

持续的输出,创造极致的神迹!

你如果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,你是不容易得到这样的体会的。

读书・写卡・书评

其实我从小就有买书读书的习惯,但以前读了那么多书,却感觉和过去这一年完全不一样。

读书,很多人以为是一个爱好?满足好奇心的样子。

读书,其实是一个不容易培养的习惯。获取信息,处理信息,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我小时候比较幸运,爷爷是少有的读过私塾认字的人;也在匮乏的年代,为了5个子女活命,“投机倒把”,被抓进去过。小学时,我就跟着他看《新民晚报》,纵览天下大事。

我父亲呢,改革开放后也做起了五金加工的生意,小有成就。小学初高中,零花钱不缺的我,常常流连于杂货店买漫画、杂志。放学后,也总会频繁光顾小镇上的新华书店,塞满了几个书柜的书刊杂志。

但实际上,很多书,只是读过了。读了也就过了,并没有留下点儿什么。

《人类网络》

你去豆瓣,随便挑本书看一下,比如这本评论数还算多的《人类网络》。563个人评价(评星),只有219人赏光写了几个字,才38.9%;更只有16人写多了一点,赏赐一篇书评,仅剩2.8%,我是其一。

会去豆瓣的读者,已经是几万买书者中的少数。只要一篇书评,你就能超越千人、万人,也能够让更深刻理解这本书的内容。毕竟,用你自己的话写出来的,才是植根于你大脑中,你自己的知识。

摘抄笔记?大段大段引用书中的文字?

那是笔记,不是书评。就如你无数书中划过的线条,转头便过眼云烟,消散殆尽。

且不谈难度较高的书评,你即便只是写下只言片语,你的所思所想。写成一张卡片,未来可以随手取用。你也已经超过了这书读者中,绝大多数人了。

写一卡片,属实不难。

难在……一日一书,还要写成书评。还要是有足够质量,值得公开发布的书评。

人生资本巧妙解

去年写了几个月书评后,觉得这事虽然还在持续推进,但觉得朦胧。

我究竟写了多少书评了?有哪些分类?哪些是5★神作,又有哪些是应该抛弃的1★垃圾呢?

随即,去汇总了一个飞书多维表格。工作量巨大,尚未完工。

不过在社群圈内公布了之后,时常有多人在线,查选参考,选书去买、去读。

之后,深化学习了阳老师的人生资本论和人生发展解析之后,恍然顿悟──读书,于我来说,就是在人生资本各个维度,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,能够找到方法,得以解惑。

身心能

  • 🏃🏻‍♀️ 健康资本:通过读书和写《健康××》,解决了包括早起早睡、运动、营养补充等各类人生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。
  • 💌 心理资本:为了缓解压力、维护心理健康,顺便搞定拖延,去深度研究并理解了《心理资本》,破解了如何更有效时间管理、创造心流、激发行动力的方法。
  • 🧰 技能资本:挖掘了阅读的理论,研发了「极简认知速读」的有效方法,支撑了一日一书的挑战。

社会交易

  • 💰 经济资本:还没深度研究,《黑天鹅》《反脆弱》《逃不过的经济周期》,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,防范风险,不要冲动祼辞和盲目创业。
  • 🕸 社会资本 ★:在人生低谷,能最有效逆转你的困境的,是社交;在人生发展时,最能够带来机会与贵人相助的,是社交;在每天生活,能给你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资本的,还是社交。却是很多人忽视的、不擅长的短板。所以这个话题,也将在更深度钻研之后,和潇潇一起配合写一本《社交××》的书。
  • 🎓 文化资本:刷了60多本文学和写作主题的书籍,终于对写作出书、累积作品,有了一个清晰的见解和认识。书都写过了,再写文章和书评,就不再是难事儿。这个探索的过程中,我实践出了一套有效的创作方法论。
  • 🚔 政治资本:……不便多说……建议多读毛选、《孙子兵法》,学学哲学、图尔敏论证与决策分析,强化自己的逻辑论证与决策能力。

家族

  • 👩🏻‍❤️‍👨🏻 婚姻资本:我已经不需要寻找伴侣,更多需要的是相处之道,如何让另一半得到增益。
  • 🤱🏻 子女继承:儿童发展心理学,科学育儿的那些事。
  • 🛖 父母家族:传承,必然面临社会学中的符号暴力。如何传承精华、革新糟粕,如何防范长辈的健康风险,如何……人近中年,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

所以我在多维表格里,将所有读过的书,依这10个维度,做了分类。

你可以随意取用,自己研读,尝试找到你的巧妙解。

千书改命

一年写了222本书的书评,在笔力大涨之后。看其中有挺多篇书评,写得其实一般。

此前一日一书一书评的日子,节奏紧凑,颇有压力。其实有挺多好书难书,值得反复多读几遍,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。只是,一日一书的节奏下,似乎没太多时间回头。

🤔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,差不多想明白了。不妨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,截至2025年10月31日之前,完成这1001本好书书评的挑战,同步发布到豆瓣和公众号。

已经222本,还有1126天。我可以选779本新书来选,也可以在忙碌的日子挑一本之前写过的书,重复改写书评。

压力,似乎小了很多,挺好~

在豆瓣写过书评的人呢,想必也一定吻合数学上的幂律分布。

豆瓣书评可能的幂律分布猜想

无数人从未发表过书评,多数人发过1、2、3篇,就不再继续了。少有人写满过42篇书评,几乎没什么人会认真写超过1000篇以上的书评。等我完成这个壮举的时候,如果成立一个俱乐部,把所有豆瓣写过1000篇书评的人,聚集起来……恐怕人数会相当之少。

这些书评,其实也是我的作品,也会是我在文化资本上的小小积累。

因为这些书评的存在,可能会有一些图书出版人,未来邀约书评;因为这些书评的累积,可能某些话题又可以写成一本书,为人解惑。

千书,可以改命。

未来可期~

书评新阶段

选在2022年10月01日,调整公布,也挺巧合的。

2022年,222本已经读过写了书评的书;10月01日,新中国的庆生之日,1001本书。

无意为之,却刚刚好~

一切,似乎都是刚好的安排。

今天开始发布「1001书评马拉松」计划的第一篇,选的是纳训从阿拉伯文直译的《一千零一夜》全译本。

那等到三年之后,第1001本,你猜我会选哪一本书呢?

留言评论吧,🎁猜中有奖~


一些冲叔提供的社群服务:

Changlog

  • 2022-10-01 Saturday 10:57:50 快写初稿
  • 2022-10-01 Saturday 16:57:09 小修改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