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家,越住越大》空间颗粒度:四级收纳体系

作者逯薇,对你最重要的提醒是什么?空间昂贵

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,自己花费巨额房款购买凭投胎好命继承的房子,每一平方、每一立方的空间都是非常昂贵的。尤其是人们聚集流入的大城市,比如我所在的上海,即便是远郊的房屋,也已经两三万/㎡。

但是,你所购置的廉价生活用品、杂物,却轻易地占据了昂贵房屋的某一个角度,尘封。碍事不说,物品的使用价值如果难以和空间的价值匹配,就会造成你所处居住空间的浪费。

也因此,你才需要掌握 《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》、《断舍离》、《整理习惯:一分钟改变人生》等收纳整理的方法。

抛弃不再被需要的无用之物,将空间交给情境促成你期待的行为活动

逯薇提出了家的四级收纳容器,这是一个挺不错的框架。

基于这个框架,冲叔将空间的颗粒度,划分为:家、房间、格子与盒子。

记住这四个颗粒度完全不同的要素,你未来所有的空间情境设计与收纳整理,都将在这四个颗粒度的指引下展开,被优化,变得舒适。

家,是港湾,承载了你的人生和回忆。

在你需要外出探险的时候,家就是你的安全基地;当你在外面的世界经历了风雨磨难,家是提供休憩疗愈的场所。

如何营造整体统一的风格、协调的美感,让你的居处环境变得宜居舒适?首先你需要一个秩序和整洁的空间

杂乱的空间,如台风过境,风卷残云后,居住环境的秩序和美感被破坏殆尽。

为什么你的房间,总是容易凌乱?

根源往往是收纳空间不足,收纳容器不对。

你并非不想收纳得整整齐齐,把不用的东西都收起来,在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。但你总会有一些用完的物件,想要整理却无从下手,想要收纳却无处安放,破坏了你的空间秩序。当收纳这件事情变得复杂,每一次收纳都需要思考……🤔能耗太高!基于最省力原则……

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忙。先把它扔在这里吧!🤷🏻‍♂️回头见~

改造你的房间,最值得从改造收纳空间着手,增加更多隐形的收纳空间。

房间

不同的房间,承载着不同的功能,归于不同的情境,为特定的功能服务。
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再小的家,都需要有卧室和卫生间这两个解决生理核心需求的空间;自己下厨,远离外卖,你需要一个厨房;有些人在家办公,就需要一个书房/工作间;再大一些,老少同堂的家庭,需要一个客厅作为家庭的公共社交空间。

不同的空间,构建了不同的情境,促成对应的行为。你每天的生活动线,让你游走在不同的空间,做着对应情境所应该做的事情。

紊乱的房间动线设计,会将同类功能的事物,分布设计在相隔遥远的空间。动线设计的目的,是让你的一整套行动链,走最少的路,花最少的力气,在最小的空间内完成。这是人类本能青睐的最省力原则

优秀的行为空间设计专家,会兼顾健康,根据你在特定情境的需求,改造环境,促成期待的行为。比如,让你早起不赖床,让你晚上早早产生困意,让你每天好好喝水,让你轻松吃好每一顿饭。

空间,是为你服务的。

让那些不需要待在这个空间里的物品,消失;让那些需要在情境中,为你的行为服务的物品,随手可以被取用。

这才是恰当的空间设计。

格子:大型储物家具

你需要设计一些大型储物家具,通常是各种各样设计合理的柜子,提供了外框。每一个用于收纳的柜子,都可以再继续细分颗粒度,再继续切分为一个个收纳所需要的格子。这些格子可以是抽屉,也可以是带门或敞开的格子,或者是一个仰脸朝天的筐子。

这些容纳格子的大家伙,提供了框架秩序,约束空间;结合房间具体的情境功能,就近收纳,分布均匀。

用格子储物收纳,你需要遵循这些原则

占比12%:收纳空间,通常都设计在靠墙或角落位置。保底需要达到全屋面积的12%以上,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收纳空间,让空间变得有序。

立体集成:充分利用立体空间,将物品上墙,直通天花板。常见的低效空间使用方式,就是将所有东西都摊在地上,让腰部以上显得空荡荡的。

八藏二露:露的部分,首重实用,次重美感。

物品被放在具体的空间情境,为特定的任务和行为服务。最高频使用的物品,就需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,方便随时取用。低频使用的物品,用完就可以就近收纳,放在看不见的地方,等待下一次任务时,再被召唤出来。

藏,则是为了秩序和美感。藏,在日系简约审美中,也称为留白。将大部分物品,藏于收纳之处,就能够凸显出需要显露的部分。也就是你希望引导的视觉重心,展示秩序和美感的部位。美,就在露藏之间,隐现。

哪些格子,用于收纳,让外框统一的秩序展现在你的眼前,留白?哪些格子,又适合展示美好的东西,显出个性和品位?

这是你对格子功能区分的空间设计。

盒子:细分储物容器

最理想的状态下,一个格子,刚好能塞下一个东西,没有一丝浪费。好一点的呢,能塞下有限的三四个同类物品,秩序井然。但更多的时候,是一大堆混乱的物品,牵缠交织在一起。既不容易一眼看透,也不容易被分开取出。想必多数人身边随手最近的抽屉,可能就处于这样一种混乱不堪的状态吧。

曾经拿甜甜的随身包举了一个例子,来解释认知科学中,记忆的必要难度理论。如果把你随身的东西,不做任何分类整理,一股脑儿塞到包包这个容器里面去之后……你如果想掏出什么东西,就会非常费劲,常常翻找半天。所以很多人把很多东西遗忘在格子的某个角落,再也调取不出来了。经过了整理的物品,有序地塞到包里的特定位置,用完了归位,就能够随手被取出来,立刻被用上。

柜子的每一个格子,同样遇到了必要难度的问题,就需要再被细分到更小的颗粒度。用更小的容器,通常是一个个盒子,将格子划分成不同物品的储物空间,方便分类整理、收纳、取用。

盒子最忌讳的,是你舍不得扔的各种包装盒。因为有着不同规格大小和形态,难以有效堆叠拼接。不仅造成了空间的浪费,也会使格子的空间显得凌乱。那些拆下来之后,已经不再有用的包装盒(除非退货),就应该被扫地出门。

你可以批量采购统一规格的方盒子,易于堆叠,尺寸与柜子里的格子匹配即可。因为盒子通常都被藏于柜子看不见的地方,用于收纳细碎物品的盒子,可以选择透明的,能够被一眼看到。此外,材质相近,色彩统一(或必须约束在4个以内),也能够提供更多的秩序感。不要圆形或异形的盒子,既不容易堆叠稳当,也容易浪费空间。

比如同一大小的抽屉式鞋盒,方形的文件档案盒,冰箱里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方形耐热玻璃密封盒。

统一用盒子收纳后,你可以给每个盒子贴上标签,方便快速识别每一个盒子中究竟藏了什么物品。当然也可以使用喵喵机,搭配带背胶的热敏纸,将收纳的物品清单打印出来,贴在盒子上,备忘。

所以,每一个格子,都可以用盒子完成最终的收纳。

盒子,是最细颗粒度的终极分类,方便随手取用;用统一的容器(小框架),提升容纳效率;方形优于圆形,贴标签识别。

小结

收纳,节省空间,为你创造更大的自由度

空间的四级颗粒度划分,家、房间、格子和盒子,能够让你更具象地去探索不同层级的收纳,有的放矢。

最好从格子的外框开始,重新规划一下你的空间。

为了促成你所期待的行为,改造,行动起来。



一些冲叔提供的社群服务:

Changelog

  • 2022-10-19 Wednesday 17:20:19 初稿完成,估计写了3个小时左右
  • 2022-10-19 Wednesday 17:37:45 字词校订
  • 2022-10-19 Wednesday 17:51:47 高亮显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