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好书,多读书,方能言之有物。
常言道,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。大凡人生际遇的扭转,或是内向者的社交突破,最容易凭借的,便是读书。
年度好书
强烈推荐 《行动改造大脑》 2019 By 芭芭拉・特沃斯基
当你逐渐开始介意自己的某些行为,期待做出改变,却又不得其法的时候。你可以试试,先改造环境。环境,会影响你的情绪,能给你懂行动设置障碍,也能够去触发你一个简单的动作,带来改变。质变呢,总是来源于一个个微小行动的累积。这本书读完之后,你的世界观将发生变化。你会看一眼自己身边的环境,你会去思考……“我该把哪个东西,调整一下呢?”
笔记片段:
空间的动态变化,会影响人思考和行为。人的行为反过来作用于空间,使空间发生变化,由此再度促使人的思考和行为发生变化。空间与人互动所产生的动态变化,与个人构念在行动反馈中的动态变化、与!班杜拉的人环境行为三角形的互相作用与影响同理。所以,当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改变时,先从空间的调整开始,或许是最省力的呢~ —— 2021-12-18 Saturday 21:13:31
想要让自己更好地读书?我将一组沙发调整到窗边,一盏自由调节角度的高显色 LED 立式阅读灯在侧,晒着太阳读一本好书……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角落,这是能让你多读书的简单技巧其一。
读书复盘
书读得多了,朋友便更喜欢与你交流。在 2021 年重聚的一些朋友,有些是隔了好几年未曾深聊过的,都发现我能够带给他们巨大的信息增量。我的知识储备,早已不同往日。这便是导师曾经告诫我的,要「言之有物」,为别人带去价值。信息,便是最优质的、最低成本的价值之一。
量化阅读
在下半年写作健康一书时,其中写的一条重要原则是量化评估。你要改变自己的行为,最好要通过对自己的行为的记录,根据数据来分析,得出一些结论,指导你行为的改变。
阅读记录的工作,我就留给了「阅读记录」App,买了终身会员,还挺好用的。当然,这个 App 的弊端就是,不付费不能用……幸好,终身会员可以通过微信发送 15 天超级会员体验的邀请,如果你有兴趣先尝试再做决定的话,可以找我邀请。
{:height 640, :width 480}
当然,实际读过书的数量,远不止这记录中的 111 本。很多书随手拿来翻阅,或者主题阅读一下子翻阅好几本的时候,阅读记录的 App 还不支持主题阅读在书本间切换的高级模式。未来,估计这个小而美的开发团队,也不一定能推出主题阅读的功能吧。不用报太多期望,有所记录即可。
速读
书,总是阅读越快的。
近期留意估算了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,基本上可以达到 600-1500 字/分钟左右的平均阅读速度,比普通人 300 字/分钟的默读速度,还是要快很多的。毕竟经过了简单科学的速读训练嘛~
读书的速度,因人而异,因书而异。目前我读的书,普遍都是一些比较难啃的书。难度越大的书,越需要更多的知识背景铺垫、更多的脑力消耗来理解、更多的笔记去涂涂画画,所以读得也会越慢。如果是日常浏览网页读新闻,那随随便便 2-3000 字扫过,抓取重要信息的能力,还是和读书的时候不太一样的。
当然,速读,还是保证多读书的一个基础能力吧。
读书笔记
读书,还是要打卡,写下自己的思考。 2021 年 9 月,在 @Alex 的引荐下,终于入坑双向链接笔记软件,开始全面将卡片级别写作和大纲整理的需求,迁移到免费开源快速迭代的本地软件 logseq。卡片级的内容输出量,随之暴增。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,写作工具的搭建顺畅,是减小写作启动难度,确保流畅写作的基础。
所以,现在我的写作工具组合是这样的:
- 📱 iPhone 备忘录:手机随手记录灵感;
- 📇 logseq电脑端:一卡一 block(组块),日志随手记,以及快写卡片;
- 📄 VScode + Markdown 相关插件:用于正式全文文档的组块化写作;
- 📑 Github 仓库:用于项目级输出的历史版本管理,比如正在写作的健康一书;
- 📝 写匠 :精修慢改已经正式成文的文章;
- 🖼 Eagle:图像、视频、音频等媒体素材的采集和管理工具,方便查找引用;
- 🎆 PicGo + 七牛云图床:文章中 Markdown 格式图片的引用;
- 🗄 Zotero:文献管理软件,参考资料之所在。
这套流程理顺之后,从 10 月开始,基本保持了每天 600-5000 字不等的卡片输出量。而且,基本做到了「一日一书一卡片」的 flag 能够屹立不倒。在这样较高强度的阅读输出节奏下,抽样阅读了 57 本书,logseq 双向链接笔记的威力也逐渐显现。书与书之间、作者与作者之间、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,正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一个更完整大陆。当知识的孤岛越来越少,我的认知能力便更为强大。
天龙八部,丝滑顺畅~
为 2022 年更强力输出的一年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!
书的管理
2021 年,改造了书房的格局,各个房间也增添了 3 个大书架。清理了上百本书籍,都是年少无知时乱买的。终于腾挪出冗余空间之后,得以把书架做了整理。也当然,随即就被新买的书籍填满,空间告急。想来管理大师马奇强调过,大公司大组织需要人员的冗余才能有效运转,这书架也同样需要冗余来得以新陈代谢。很多书中的道理、前人的经验,都是可以在不同领域迁徙的。
2021 年在藏书上的一个遗憾,是「晒书房」这个 App,悄无声息地就关闭了。在我还来不及导出书目的时候……也罢,随后的所有书籍管理工作,交给 Zotero 吧。
展望 2022
⛳️ 给编辑那边“吹”了军令状,春节假期结束的 2 月 8 日,要交出自己的第一本书稿,健康话题。从 2021 年 12 月中旬开始,每天数十篇文献(英文为主)的细节考证,辅以数十本书籍的随手翻阅,每天数十次灵感的记录。这会是一个酸爽的牛尾巴春节。再回首,希望不留遗憾。
📚 在密集赶书稿的同时,也不能忽略写作能力的快速提升。12 月末至 1 月末,会聚焦文学写作类书籍。近期阅读十余本,并写了不同主题的知识卡片之后,明显感觉自己的笔力在快速增长。
🕸 第一本书,总是艰难的;第二本书,或许会简单。所以,春节交稿健康之书后,计划开写社交之书,展示一个内向者如何转变为外向者,以至于具备公众演讲能力的逆袭策略。对应的,是社交、销售类书籍的主题阅读吧。
📇 一日一书一卡片:发现绝大部分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。所以,也试着立一个 2022 年的读书笔记⛳️,一日一书一卡片。毕竟,我之前立下的更大⛳️是千书笔记嘛~用 1000 张有足够质量的读书笔记卡,筑基自己的 40 不惑。
小结
不知不觉写了这许多,要读的更多。
2022 年元旦第一天的读书卡已经写了,怀特的 《这就是纽约》,领略了(或许浅浅地触及了)随笔的真意。
不如……回身到书架,去读下一本吧~
ChangeLog:
-2022-01-01 Saturday 12:03:35 正式成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