荐书:《暮色将至:伟大作家的最后时刻》

最近有朋友问我说,她想要提升访谈能力,可以读什么书?

其实,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,很多人生中的精华,随着斯人逝去,也会很快消亡殆尽。

想到几十位同学加入了开智的人生传记课,想要记录身边人的经历,也同时向他们推荐了这本书。

每个人身边的每一个亲友,都有故事,都有值得访谈记录之处。

此书作者,虽然不能教会你具体的访谈方法。但她会让你明白,你需要更早去访谈记录……

豆瓣书评

“出名了感觉怎样?”……“还是要死的。”

当一个人出生之后,命运如何,无人知晓。唯一确定的,只有死亡──你终将死亡。

面对死亡,多数人恐惧,回避。而一些人,选择面对。死亡话题,从作者在12岁那年经历过肺炎濒死和手术抢救之后,就成为她一生的课题。如何面对死亡?当她经历了一些身边亲人的死亡之后,她开始探寻,那些伟大的作家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,如何面对死亡

这些伟大作者在人生最后阶段的经历,作者洛芙是如何得知的呢?典型的如弗洛伊德,受困于口腔癌,1938 年 9 月 23 日死于伦敦医生朋友所协助的安乐死。与洛芙的年代差距太过遥远,她甚至无法从弗洛伊德同时代有接触的人那里获取信息。通过弗洛伊德的大量传记和书信,她梳理出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对死亡一贯的态度,「对死亡的接受」。

弗洛伊德一生痴迷于烟草。他的父亲就是老烟枪,他从小耳濡目染,从香烟到雪茄,到晚年一天20支雪茄。尼古丁,对他的影响,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成瘾。口腔癌,生理上的痛苦,也并不能阻挡弗洛伊德对烟草所赋予的意义。“甜美的抽烟习惯。”抽烟,在弗洛伊德眼中,是一生中最好也是最便宜的享受。雪茄,同他的工作和创作,密不可分。当他离开烟草的时候,无法集中注意力、发挥想象力,他就不可能工作,不可能从事任何有意义的智力工作。而实际上,他并不知道,这些影响注意力、想象力、智力和思维能力的,都只是尼古丁毒瘾发作时戒断反应症状而已。

弗洛伊德

弗洛伊德始终拒绝任何除了阿司匹灵之外的止痛药,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。直到合上巴尔扎克小说的最后一页,他才停止了工作,也不再读书。召唤自己的医生朋友,注射了一针吗啡。那一页,在女儿安娜的陪伴下,他睡得很安静。两天后,注射吗啡的那一刻,他安静,似乎在沉思、工作的状态。他极尽所能地想观察死亡,但,“我们无法观察自身的死亡。”

书中其他面对死亡的作家们,离洛芙生活的时空很近。她有机会去到他们的工作场所,看到他们离开那一天的工作场景,建立具身认知;有机会去到他们家,见到亲友,访谈作家们的最后时光,得到很多细节;有机会得到作家们的笔记和手稿。还有一些作者,在广播、电视、平面媒体上留下了访谈资料,让洛芙有机会看到他们亲自现身说法。最特殊的一位,是作者唯一有机会在其身前面对面采访的索特;可惜没有机会实现约定,将书出版后交到他手上,他便悄然离世了。

当然,死亡不一定非得要悲痛。对这些一生致力于工作的伟大作家来说,死亡带来更多的,往往是未竟的遗憾

每一个死亡,都是遗憾,都会留下遗憾。人生,总有那么多想完成,而没有完成,没有时间完成的。

你也,好好对待余生的每一天吧。

速读速度:1077字/分钟(105页,65分钟) 重点章节:序言、尾声与资料来源说明 阅读建议:先读序言、尾声。接下来根据资料来源说明,挑读感兴趣作家的人生最后时光。重点推荐弗洛伊德和桑达克。

Changlog:2022-03-31 Thursday 21:41:42

「千书改命」

陪读3年,读1001本好书。

创作者视角,输出,倒逼输入。

三年后,你的人生、事业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

看冲叔如何践行「一日一书一卡」,豆瓣书评作为每日闭环,3年后将以一本书作为闭环。

点👉🏻去飞书多维表格,看详情